啄羽症是鹦鹉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通常人们认为鹦鹉的啄羽症是一种行为问题,而且是由情绪焦虑、抑郁引起的,但实际上啄羽症可能潜藏着鹦鹉的某些生理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啄羽症治疗成功的标志并不在于能够完全纠正啄羽的习惯,而在于减少这一行为的产生。换句话说,一旦产生啄羽症,这可能会伴随鹦鹉的一生,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力的去减少啄羽行为。
啄羽症的原因
一般来讲,啄羽症的原因分为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两大类,不能简单的将啄羽症归结为焦虑、抑郁情绪下的行为问题,生理因素比较容易受到忽视。在很多情况下,可能是由于多种因素交叉造成的结果。
一、生理因素
1.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的宠物鸟多以种子粮作为日常主食,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分析过以种子粮为主食的鸟比较容易缺乏维生素A,但这种缺乏并不是单一营养元素的缺乏,比较常见的营养不足包括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氨基酸等,尤其是钙、锰、镁、锌,营养不良会导致鸟的皮肤干燥,剥落和瘙痒,进而造成鹦鹉的皮肤发炎、松弛,由此引发皮肤感染,最终形成啄羽行为。皮肤干燥发痒也可能是肝脏问题的指标。一旦肝脏问题得到解决,瘙痒就可以停止。
2.皮炎、毛囊炎
由细菌、真菌、病毒而感染形成的皮炎,或者尼古丁等化学物质引起的过敏性皮炎,常见于饲主经常吸烟的家庭中。
3.寄生虫
体内(鞭毛虫)或体外(螨虫、虱子)的寄生虫确实是啄羽症的潜在诱因,但这一因素常常被过度夸大。鞭毛虫的引起的啄羽主要会发生在胸部,翅膀下侧,大腿内侧、肩膀或者下背部。
4.潜在的疼痛性病变
肝部疾病、骨髓炎、胰腺疾病、肾脏疾病、肿瘤、潜在囊肿的疼痛,因为鹦鹉并不了解疼痛。当他们处于疼痛状态时,他们会集中啃咬这一疼痛的局部皮肤。因此如果是专注于某一特定区域的啄羽,考虑宠物鸟是否存在局部疼痛。
5.重金属中毒/食物中毒
尤其是喜欢啃咬异物或者金属制品的鹦鹉,其他的症状包括嗜睡、食欲不振、呕吐等症状。锌中毒也不容忽视,镀锌粉末涂层的笼子,镀锌的五金件、金属玩具,一定程度的锌接触会导致锌中毒。
食物中毒主要是种子粮或者水果蔬菜上的农药残留。
6.环境条件
湿度过大,或者环境过于干燥,会引起皮肤瘙痒。
香烟烟雾中的尼古丁、以及摄入到环境中的其他化学物质可能是造成啄羽症的潜在诱因。
7.食物过敏反应
有些鸟类对小麦、玉米、大米等谷物过敏,一旦日常饮食排除掉这些食物,皮肤的瘙痒瘙痒就会停止。
8.荷尔蒙激素水平的变化
当鹦鹉性成熟并进入繁殖状态时,也就意味着荷尔蒙激素水平会发生显著变化,鹦鹉会出现拔除胸毛或者腿毛的情况,因此要尽量采取措施减少鹦鹉的荷尔蒙的变化。
※PBFD病毒(Psittacine Beak & Feather Disease)
这是鹦鹉特有的一种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患病的鹦鹉不仅会羽毛脱落,而且还会伴有鸟喙、爪变形、异常生长,免疫力下降等症状。需要到专业的宠物医院等机构去检验
二、心理因素
1.焦虑、抑郁情绪
可能饲主的虐待、疏忽、面对现实的威胁、孤独而产生的焦虑、抑郁情绪,鹦鹉无法适应这样的情况,进而会产生因心理问题,导致的啄羽症。
2.无聊
鹦鹉是十分聪明的动物,野生鹦鹉日常80%的时间用来觅食,另外20%的时间用于社交和梳理羽毛,偶尔休息睡觉。但是对于圈养在笼子里的宠物鸟来说,情况却正好相反,一天中只有20%的时间用于进食现成的食物,另外80%的时间用于社交和梳理羽毛。在笼子里感到无聊的鹦鹉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羽毛上,进而产生啄羽的行为。
3.寻求饲主的注意
饲主陪伴宠物鸟的时间过少,鹦鹉就会使用损害羽毛的行为来获得主人的注意。
4.强迫性行为
形成的一种重复、强迫行为。
治疗方法
针对生理因素的啄羽问题,对症下药即可。
比如,一般营养不良多与以种子粮为日常饮食有关,这就需要逐步改变鹦鹉的日常饮食,过渡到以滋养丸为主食的饮食习惯。其中,滋养丸占日常饮食的总量最好不要低于70%,另外再搭配适当的水果、蔬菜、种子粮。
针对皮炎、毛囊炎、体内体外寄生虫、疼痛病变,必要时需要配合适当的检查以确定诊断结果,比如:皮肤活检、检测病原体、内窥镜检查。
针对环境条件的因素,根据不同的情况及时改变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即可。食物引起的过敏也不容易忽视,要及时切断引起过敏的食物供应。同时,要保持鸟笼的干净整洁,保证鹦鹉每天充足的睡眠时间,并且经常能够用清水洗澡。
荷尔蒙激素水平变化是一个比较大的讨论方向,之后会专门写一下,在此就不展开描述了。总之,要尽量从饮食、光照等方面减少宠物鸟的发情。
尽量为宠物鸟提供稳定、安全的环境以减少焦虑情绪的产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啃咬玩具,但应该注意啃咬玩具的安全性,尽量选择天然材料制成的鹦鹉玩具。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则用来指导纠正鹦鹉的日常行为,觅食的时间应该占到日常生活的80%,而社交、梳理羽毛的时间则为20%。应尽量选择比较大的鸟笼,以保证鹦鹉足够的活动空间。
在行为纠正的过程中,并不是直接消除某一行为,而应该采取——建立在用可取的行为来代替不可取的行为——这种模式上进行。比如饲主与宠物鸟之间的关系过分的亲密,一旦饲主离开,宠物鸟出现的啄羽行为,饲主应该创造一种更加正常、温和的社交氛围,以取代这种过度依赖的关系。
通过提供拖把头啃咬,这只葵花鹦鹉已经纠正了啄羽行为。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除非出现自残的倾向或者身体创伤,否则不要轻易使用伊丽莎白圈。因为在许多情况下,伊丽莎白圈的约束可能会加重鹦鹉的焦虑状态,加重啄羽的行为。
精神类药物作为打破啄羽行为“周期”的短期疗法能够抑制、改变消极的行为,因此有一定的好处,但并不是长期的解决方案。
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能够纠正啄羽的行为,但事实上不太可能实现彻底永久的纠正。因此后续的评估对于监测鸟类行为和环境的变化至关重要。
如果通过一系列的努力,能够让它成为一只健康的、社会化程度较高的鹦鹉,同时能够积极地与环境和人类接触,那么它的羽毛状态其实也就变得没有那么重要了。
参考资料:
[1] https://www.beautyofbirds.com/featherplucking.html
[2] https://www.wikihow.pet/Treat-Feather-Picking-in-African-Grey-Parrots
[3] https://www.petmd.com/bird/conditions/skin/c_bd_feather_plucking
[4] Avian medicine and surgery in practice
作者:撸鸡队队长
翻译:北京天佑 16KM.NET
编辑:北京天佑 reptilezoo.cn
日期:2023年2月12日
©2008 天佑爬虫工作室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