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桑尼亚北部豹龟的成长和背甲色彩变异

2023-03-22 247 0

豹龟向来是人气很高的陆龟,
特别是台湾今年(2011 年)正式开放进口,
豹龟在可预见的未来也会是个话题物种
不论是针对饲养、繁殖或疾病,
将都会是积极探讨的议题。
其实豹龟之所以迷人,
有一部分要归功于背甲纹路,
尤其是有如豹纹般的斑点,
要如何以环境的因子来控制,
其实在国外的豹龟饲主间也曾进行过探索。

本次要探讨的相关研究,
是坦桑尼亚的学者 Kabigumila 在 2000 年所发表的,
主题非常地吸引人:
坦桑尼亚北部豹龟的成长和背甲色彩差异。
同一位作者在 2001 年所发表的坦桑尼亚北部豹龟的食物研究
我们也曾进行过探讨,
基本上都是野外的观察纪录为主轴,
这一类的野外观察纪录,
老实说人为所造成的偏差可能性很高,
对于热切知道豹龟在原栖地资本资料的饲主而言,
这些纪录还是很值得参考和深思,
但可信度方面就要很小心了。

这篇研究的进行地点,
是坦桑尼亚北部两处的三个国家公园,
坦桑尼亚北部是典型的半干燥气候区,
具有两种降雨的模式,
"短降雨"的季节主要从十一月至二月,
而"长降雨"的季节主要从三月至五月。
此外这两处地点的降雨量不太一样,
赛伦盖提(Serengeti)的年均降雨量为 857-976 mm,
而阿鲁沙(Arusha)的年均降雨量为 650 mm。
观察的期间从 1993 年十一月至 1996 年六月,
并且是在雨季的时候进行,
因为此时是豹龟最活跃的时候。

暗黄色和斑点的背甲且具有放射状的黑色斑纹,这是在较潮湿环境下成长豹龟的特征吗?

对于陆龟大小的测量主要是直线背甲长(SCL),
这也是现行针对陆龟尺寸纪录相当广泛采用的方式。
长度小于 15 公分的个体归类至幼龟,
最主要是这个此吋以下的性别难以区分;
雄龟的亚成体介于 15 至 20 公分,
母龟的亚成体介于 15 至 30 公分;
大于 20 公分的雄龟便归类为成龟,
大于 30 公分的雌龟则归类于成龟。
研究期间总共有 399 只豹龟被做了记号,
而后续有 111 只(27.8%)再度被找到作纪录和比较。
观察纪录的成果分成两部分,
即不同族群豹龟的成长速率差异,
以及不同族群豹龟的色彩差异。

先就成长速率的差异来看吧。
其实绝大部分的陆龟爱好者都已经猜得到,
不同年龄和性别间的成长速率,
肯定会呈现出显著的差异。
幼龟和亚成体的成长速率为每个月 6.9±1.4 mm,
成龟的成长速率仅为每个月 2.9±0.8 mm;
而母龟(亚成体和成龟)的平均成长速率为每个月 5.7±1.3 mm,
公龟(亚成体和成龟)的平均成长速率为每个月 3.2±1.1 mm。
换言之,
幼龟和亚成体的成长速率大于成龟,
母龟的成长速率大于雄龟。
豹龟的母龟体型本来就大于雄龟,
看到了这样的数据纪录,
我们都不感到意外。

成长在越干燥的环境下,豹龟背甲的色彩表现就会变浅且散布着小黑点吗?

至于另一个纪录:
不同族群豹龟间的色彩差异,
可就显得很有趣了。
作者将豹龟的背甲纹路区分成两类:
一类是暗黄色和斑点的背甲且具有放射状的黑色斑纹,
另一类是浅色背甲上散布着小黑点。
色彩的透过照相的方式,
总共在 93 只成龟做了纪录。
绝大部分(82.8%)的豹龟背甲呈现出暗黄色和斑点的背甲且具有放射状的黑色斑纹,
其中雄龟占了 88.3% 而母龟 18.8%;
有一些(17.2%)则表现出浅色背甲上散布着小黑点,
其中雄龟占了 11.7% 而母龟 21.2%。
单从性别的分布来看,
豹龟的背甲斑纹并未有显著的差异存在。

坦桑尼亚的研究学者进一步地分析发现,
在赛伦盖提(Serengeti)(较高降雨量地区)的豹龟中,
具放射状黑色斑纹的个体占了 89.3%,
散布小黑点的个体进占了 10.7%;
而在阿鲁沙(Arusha)(较低降雨量地区)的豹龟中,
具放射状黑色斑纹的个体占了 44.4%,
散布小黑点的个体进占了 55.6%。
此外两地的豹龟色彩差异,
达到了统计学上的显着意义。
作者推论认为,
豹龟背甲的斑纹表现,
对于在自然栖地的隐身是很具意义的。
在较干燥的地区具有稀疏的色彩,
很可能提供了伪装的作用。
而在潮湿阴暗的栖息地内,
就会表现出土黄色并有黑点。

背甲爆不规则白斑并发生黏甲,被德国专家质疑可能是紫外线的照射剂量过重造成的。

不过,
正如我们一再强调的,
看研究报告绝不可只读表浅的字面内容,
必须详加探究文章的可信度如何。
当我们仔细查看阿鲁沙(Arusha)(较低降雨量地区)的被研究豹龟个体数时,
竟然发现总共只有 9 只成龟!
也就是说,
其中有 4 只是属于具放射状黑色斑纹的个体,
另有 5 只是属于散布小黑点的个体。
我们不禁要怀疑,
这么少的样本数,
会不会说服力太弱了点?
况且这样的分布概况,
也实在无法令人相信,
较干的环境就必定会产生较多的散布小黑点之个体。

虽然作者也引用了其他陆龟的研究,
来阐述较多雨地区的陆龟背甲会比较暗色,
而在较干燥地区的陆龟背甲就会比较浅色,
例如红腿象龟(Geochelone carbonaria)和希腊陆龟(Testudo graeca graeca)。
然而我们却不得不指出,
单就多雨地区和干燥地区之间的环境差异,
绝对不会仅止于雨量多寡而已!
例如食物多寡、温度变化、紫外线强弱、栖息地的植被或躲藏地点等等,
都很可能是影响背甲花纹的重要因子。
尤其是调控紫外线的这招"密技",
被美国的一些繁殖家用来抑制豹龟背甲的色素生成,
藉以产出所谓的"雪白(Snow White)"豹龟。
无独有偶的,
德国的陆龟专家 Bidmon 博士也发现到,
紫外线照射过度很可能是导致辐射龟(Astrochelys radiata)背甲爆不规则白斑并发生黏甲的原因。
或许雨量多寡其实也影响了紫外线的多寡,
于是乎陆龟在原栖地的背甲色彩深浅,
实在无法排除紫外线这个因子。

相关文章

NUANCE日本大津蛙粮使用说明
NUANCE树蛙粮使用说明
世界所有龟类图集
如何选灯(1):影响 UVI 的设计因素;UVB 测试卡的普遍问题
欧系陆龟在自然环境的生活方式(上):大地回春
欧系陆龟在自然环境的生活方式(下):酷暑与冬眠

发布评论